谢谢主席,大家好。我方的立场是“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”。合作指的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。由于它是时刻朝着目标前进的,因此漫不经心,不积极的态度根本就论不上合作。竞争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胜,因此同时意味着人的野心。既然是与人争胜,又有什么手段是不可以使用的呢?因此,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都是人们不容忽略的。各位,究竟是合作还是竞争,更能长远地,深入地,广泛地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呢?
首先,从长远性来看, 当一个合作的组织达致一个目标时,它轻易地就可以继续往下一个目标前进,合作过程可能不似竞争的风驰电掣,却可以绿水长流,青山永驻.。反观竞争,由于是为了达致一个目标而与人争胜,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人残酷地被淘汰,最后剩下的赢家也因达致目标而满足。如此一来,社会发展和进步岂不就此停滞不前了吗?就家喻户晓的慈济组织来看,其初成立时仅是为了推动社会救助慈善工作,主要目标是募款及济贫。后来却进而以「教富济贫」为目标,提倡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精神,要求会员「以佛心为己心,以师志为己志」,遂衍生为「四大志业,八大法印」的规模,希望建立「慈济社会」、「慈济家庭」,推动「慈济人文」。由于慈济基金会的有组织性运作,使其似人间菩萨永驻人间,照亮大地。
第二,合作因往往能井井有条,循规蹈矩,按步就班地对事物作出深入地研究,并且想出有组织性的解决方案,所以能使社会深入地得到发展。然而,竞争往往是为了贪图一己之名利,又如何能顾及他人瓦上霜呢?三国时期,群雄逐鹿,竞争激烈,其结果却是历史上最弱的王朝,晋朝。社会不仅没有进步,反而后退了。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依然保持与政敌的竞争之心,想必他也不可能获得魏征这样贤良忠贞之谏臣。李世民说过,“君臣事同鱼水,则海内可安。”。要是他不晓得君臣合力共理天下的道理,想必他也没法凭一己之力创造贞观之治,一个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的太平盛世,一个民殷国富的社会。因此,我们可以知道,合作才是使社会深入发展的良方,竞争更多时候带来的只有破坏,就算侥幸使社会进步,也不能达到合作入木三分的深刻效应。
第三,合作是可朝着任何目标进行的,因此能使社会在一个广泛的领域下精益求精,更上一层楼。但竞争却不能。人们竞争靠的是自身强烈的企图心,那么,若非牵涉利益之事,企图心又从何而来?没有企图心,又该如何竞争?举个例子好了,时代文化的发展,继承,应该如何竞争,使其尽善尽美呢?难道今天我们说要发扬中国武术,就必须广邀群雄来厮杀一场,那才叫发扬中华武术吗?而美德,良知的教育,又该如何靠竞争,使其发扬光大呢?贫困不堪,惨不忍睹的第三世界,生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非洲饥民,又该靠什么力量去与欧美国家的炮弹抗衡呢?难不成就任其继续堕落腐化下去吗?因此,这时,就有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,国际交流发展计划,世界土著人理事会,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等国际组织的成立,以便通过有计划性的合作,使社会广泛地茁壮成长,进步。
总和我方所述,我们可以更加确信,合作比竞争更能使社会进步,就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人类未来辉煌的那一页。
谢谢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